(教育学院 王蓓)6月17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受邀莅临我院,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重构”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深度剖析技术赋能下外语教育变革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创新方向,为我院教师带来前沿学术思考。
彭教授指出,数字时代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革新(如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及虚拟学习环境构建。他对比分析了美国《2024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英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及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等国际战略,强调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核心路径。结合我国实践,他重点阐释了“教育数字化”纳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人工智能赋能行动等具体举措对外语教育的支撑作用。

针对外语教育变革,彭教授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要求,指出数字化为优质资源共享(如慕课、学习APP)和教学创新提供契机,同时呼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跨文化教学能力。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他解析了其“知识、技能、态度、意识”四维结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化人才需求,强调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国际人才核心竞争力,也是全球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教授系统介绍了在线跨文化互动、虚拟交换(VE)、虚拟现实(VR)等技术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如通过数字照片对比文化场景、利用非正式数字学习(IDLE)提升跨文化意识等。他重点解读了自主研发的跨文化能力考试CAK模型,该模型涵盖六大维度39个要素,经科学验证具备高信效度,为精准测评跨文化能力提供工具支撑。此外,他通过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测试数据,分析了AI在教育测评中的优势与挑战。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为例,彭教授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围绕“语言运用、思维品质、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四大目标,设计个性化对话练习(如模拟购物场景)、跨文化对比讨论(如节日习俗差异)等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模拟机场对话”“环保项目设计”等任务,大语言模型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助力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习实效。
本次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为教育学院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跨文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我院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审核:王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