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志界)五月的荆楚大地,绿意盎然,革命遗址在阳光下更显庄严肃穆。5月9日至1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志界、黄金秋、赵焱焱三位教师组成的红色文化考察团队,沿着红色足迹先后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以及黄冈陈潭秋故居开展实地研学活动。此次考察旨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注入鲜活素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走进农讲所:追寻革命教育的初心
9日上午,考察团队首站来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走进这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革命摇篮",教师们驻足在大教室前久久不愿离去。"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关志界老师深情地说。在教务处展柜前,一份1927年的《学员守则》引起了黄金秋老师的注意,"看这些纪律要求,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何其相似!这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精神财富。"


离开农讲所,团队来到毗邻的毛泽东旧居。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朴居所里,毛泽东同志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作。赵焱焱老师动情地说:“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仍然坚持革命理论研究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
参观五大会址:重温纪律建设的革命岁月
下午,团队来到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在1927年党代会会场复原处,关志界老师感慨地说:"这次会议在党史上具有特殊意义,首次提出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黄金秋老师认真记录着展览内容,准备将其转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案例。
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区,考察组重点研究了党内法规的演变过程,从1927年首部纪律条例到新时代的党内法规体系,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赵焱焱老师表示,这些珍贵史料将成为我们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生动教材。
追忆革命先烈:陈潭秋故居中的精神洗礼
10日上午,团队来到黄冈市陈潭秋故居。在这座古朴的院落里,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着革命先烈的事迹讲解。看着陈潭秋烈士用过的煤油灯、读过的书籍,关志界老师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黄金秋老师表示,要把这些革命故事讲给学生听,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此次考察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挖掘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